大阪代表美食御好燒及廣島人為什麼討厭「廣島燒」

jpmemo-okonomiyaki 豆知識
豆知識

日本關西地區代表性美食之一「御好燒(お好み焼き)」,也就是台灣人熟悉的大阪燒,其實在廣島也有類似的美食,雖然不太一樣但是廣島人還是將之稱為御好燒,外地人為了區別會稱為廣島風御好燒,但是也有人就直接叫「廣島燒」,不過千萬要小心廣島燒這個稱呼可能會惹怒廣島人,為什麼廣島人那麼討厭廣島燒?廣島風御好燒又有什麼不同呢?

關西風與廣島風御好燒的差別

關西風與廣島風雖然是看起來很像的料理,但是從麵糊、食材到醬汁都有蠻多地方的不同,可以說只是外觀看起來類似但是完全不同的料理。

麵糊

關西風的麵糊會比較濃稠,因為必須要包裹住切得較厚的高麗菜,廣島風的麵糊水分很多比較稀,煎好後會有點像薄的可麗餅。

食材

食材上有很多不太一樣的地方,但是最大的不同就是高麗菜與麵,關西風會切成大概3公分比較厚的高麗菜絲,廣島風會切得更細一點,另外關西地區的御好燒一般是不會加麵的,加入炒麵的關西風御好燒叫做「モダン焼」,但是廣島風的基本款就是有包含麵。

煎法

由於關西風的麵糊較濃稠可以裹住食材,所以是將麵糊跟食材拌在一起下去煎,廣島風不會把麵糊跟食材混在一起,而是先煎一層麵糊再一層一層將食材疊上去,最後再翻過來擠上醬汁。

醬汁

市面上的商品就有區分成關西風與廣島風御好燒醬汁,一般來說關西風的醬汁比較沒那麼甜,廣島風的醬汁偏甜,另外在御好燒上擠上美乃滋原本是關西風特有的吃法,但是現在廣島風也很常見了。

大阪代表美食御好燒的誕生

以前關西地區流行的其實是「洋食燒」,因為當時一錢就能買到所以也叫「壹錢洋食」,這是一種把麵糊煎得薄薄的放上食材的美食,現在流行的御好燒則是在東京誕生的美食,昭和時代(1926~1989年)初期東京有店家將麵糊跟食材拌在一起煎,並命名為御好燒,幾年後這種美食才傳到關西地區,最早是昭和12年大阪北新地附近一間叫做「以登屋」的餐廳以東京美食推出,這個時候的東京御好燒還是由客人自己製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節省主食白米日本推行了「節米料理」,當時大家都是以麵包、芋頭跟烏龍麵代替白米,到了戰爭晚期開始有女性雜誌開始推薦鬆餅跟御好燒,之後御好燒就取代洋食燒深植在關西人民心中,許多小孩也都喜歡當點心吃,甚至有家庭會自己訂製鐵板在家做御好燒。御好燒被認為是大阪代表美食大概是在1970年代,當時有兩間御好燒店「ぼてぢゅう」與「千房」以獨特的食材及獨有的醬汁冒出頭,後來的大阪萬國博覽會將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大阪,這更是加強了御好燒是大阪代表美食的地位,後來御好燒從客人自己煎轉變成由專業廚師料理,這增加了御好燒在美食上的附加價值。

廣島風御好燒的由來

廣島風御好燒其實跟御好燒一樣都是來自「洋食燒」,廣島風御好燒的作法更接近原型洋食燒,關於由來有兩種說法,都是由廣島風御好燒店「みっちゃん」的井畝井三男或是「善さん」的中村善二郎在1950年代發明的,不過當時光是廣島中央通的屋台街(現今好み村)就不只這兩間御好燒店了,店家間也會互相模仿,所以很難判斷是誰先推出廣島風御好燒的。

「廣島燒」的由來

廣島燒這個引起廣島人眾怒的名稱有一個說法是來自東京下北沢的御好燒店「HIROKI」,這間由廣島人創立超過35年的餐廳不管是在官網還是招牌到現在還是寫著廣島燒,不過菜單上就只會寫御好燒。新聞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中日新聞關於「全國知名火車便當・壽司與美食大會」的報導,文章內容提到有店家以廣島燒作為廣島名產設攤,從這些地方可以猜測廣島燒這個名字最早可能是廣島人為了宣傳自己的廣島特有御好燒創造出來的名稱,不過這個名稱在當時只有出現在少數媒體上一點都不流行,這個名稱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已經是2010年後了。

廣島人為什麼那麼討厭「廣島燒」

2016年9月日本NHK電視台的綜藝節目「サラメシ」在廣島特集介紹御好燒時在字幕標註廣島燒,節目播出後收到許多廣島人的抗議,之後的重播就修正為御好燒了。2013年廣島研究委員會出版了一本叫做「廣島人的腦內(広島人の頭の中)」的書籍,這本書中提到廣島人與御好燒間有深深的愛,許多廣島人不接受廣島燒或是廣島風御好燒這類稱呼,有可能廣島人討厭廣島燒的說法是從這本書誕生的。很多廣島人認為御好燒就是御好燒不是什麼廣島燒,甚至少數廣島人覺得廣島風御好燒這麼稱呼也怪怪的,他們並不否定關西風御好燒,但是他們從小吃的就叫御好燒,所以無法認可廣島燒這種稱呼。

標題和URL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