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超市、便利商店一定都會看到幕之內便當(幕の内弁当),這是與炸雞便當、海苔便當等同樣是日本便當中必有的基本款,幕之內便當豐富的配菜一直都很受男女老少歡迎,尤其是喜歡吃魚的人,大部分都會有魚肉的幕之內便當肯定是第一選擇,雖然特地去日本還吃便當有點奇怪,但是好奇的人不妨可以買來吃吃看,不過從名字上完全無法想像到底是怎麼樣的便當對吧,幕之內便當的特色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叫這種奇怪的名字?
經典不敗的幕之內便當
幕之內便當最大的特色就是豐富的配菜,一般來說幕之內便當一定會有6、7道以上的配菜,雖然每份的量都不多,但是對於喜歡多享受幾種不同料理的人可以說是大滿足,而且很容易就可以調整成營養均衡的便當,幕之內便當常見的配菜有魚肉、炸物、玉子燒、醃菜與滷菜。幕之內便當的另一個特色是灑上黑芝麻的筒狀(俵型)的飯糰,不過現代由於要簡化製作的流程,超市或便利商店看到的幕之內便當幾乎都只有在白飯表面壓個形狀或者是完全不做了,如今還可以在以燒賣便當聞名的橫濱崎陽軒看到筒狀飯糰的幕之內便當,其實崎陽軒的燒賣便當從定義上來說也可以說是一種幕之內便當。
幕之內便當的誕生
幕之內便當的原型是從室町時代開始在武士階級中的「本膳料理」,這是一種在武家儀式上或招待客人時才會出現的料理形式,與懷石料理一道一道端上來不同,本膳料理通常是一次將所有料理放在叫做「膳」的小桌子,這是為了不要打擾武士一邊用餐一邊觀賞能劇,大型宴會的時候一個人面前甚至會擺出五個膳。到了江戶時代的太平天下,貴族與武士階級的許多文化也流傳到了民間,百姓們就參考了本膳料理將種類豐富的料理全部都放進一個便當裡面,變成了幕之內便當。
為什麼叫幕之內?
關於「幕之內便當」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最有名的兩種說法都與戲劇有關,可見受到本膳料理的影響很深,第一種由來是來自觀眾們在戲劇的「幕」與「幕」之間休息時間吃的便當,第二種說法是表演結束,演員們在布幕後方吃的便當。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這種便當最重要的就是方便性,所以幕之內便當的配菜都必須沒有湯汁,筒狀飯糰也是為了可以一口一個方便食用。據說幕之內便當在當時非常受歡迎,因為在和平年代各種戲劇都十分流行,而且便當裡還有魚肉、玉子燒等對當時來說是非常豪華的配菜。
松花堂便當
與幕之內便當很像的還有松花堂便當,同樣是飯糰與種類豐富的配菜,不過風花堂便當通常是使用方格便當盒,這是因為風花堂便當的配菜通常都會有湯湯水水的料理,為了不互相干擾味道只能使用這種便當盒,而且不方便攜帶,這也是風花堂便當與幕之內便當最大的差別。另一個差別是松花堂便當與庶民的幕之內便當不同,通常是用於高雅的活動或是招待特別的貴賓才會使用。